团雾是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在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范围内出现的雾气更“浓”、能见度更低的雾。高速公路上团雾的出现,往往伴随着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究其原因,以下四个特性的叠加效应,使团雾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原因:
其一,团雾本身的特性使其在高速公路上突发。团雾本身与周围大范围的大气环境并不是很匹配,它不仅能在大雾天气中现身,就是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在局部区域内出现。
其二,人类视觉的明暗适应特性妨碍团雾应对。明适应是指人们从暗处走到明处,人的视觉感受一般情况下一分钟可以完全恢复;而暗适应就是由明到暗,这个过程要比明适应慢许多,一般情况下15分钟恢复一半,40分钟后才能完全恢复。正是由于人类视觉的明暗适应特性,使得驾驶人在由明朗的路段一下进入团雾路段时,眼睛不能及时适应,视力得不到及时恢复,造成交通事故多发。
其三,人类的运动知觉特性低估进入团雾的车速。驾驶人在驾驶车辆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根据先前的车速来估计当前车速,这样减速时驾驶人就会低估车速,而加速时就会高估车速。正是由于人类的这一知觉特性,当驾驶人驾驶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由明朗的路段驶入团雾路段时,虽然本能地采取制动措施以降低车速,但往往会产生知觉错觉,低估进入团雾路段的车速。这就非常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其四,人类的反应特性使团雾路段反应时间延长。当车辆驶入雾区后,四周一片白茫茫,降低了车辆给驾驶人的刺激强度,增大了辨别难度,驾驶人很难从周围的环境中把车辆辨别出来,也就是使驾驶人的反应时间变长,从而影响车辆的及时制动,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增。
应对:
由于团雾的突发性、局地性等特征,准确预报难度极大。那么,面对团雾我们应该怎么办?
从发生的时段看,团雾普遍发生在夜间至清晨,由此导致的多车相撞事故主要集中在6时至9时。驾车出行前要考虑天气情况,注意沿途天气预报。
一般来讲,当低层水汽条件比较好的时候,团雾比较容易出现,尤其是雨后一到两天,如果天气晴好就比较容易出现。同时,行经团雾多发路段需加倍注意,如遇突发团雾,应保持镇定,不要慌乱。应减速行驶,能见度小于200米时,车速不超过每小时60公里;能见度小于100米时,车速不超过每小时40公里;能见度小于50米时,车速不超过每小时20公里。务必避免急刹车,不要就地停车,以免发生追尾事故。
发生团雾时要迅速打开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通过路面标线及前车尾灯引导视线,行驶中不要急打方向、随意变更车道。
可间歇使用喇叭辅助,示意车辆位置;遇有出口或服务区,要立即驶离高速公路,或驶入服务区等待团雾消散。
如果前方发生交通事故无法行驶,应将车辆停靠在最右侧车道,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车内人员迅速撤到护栏外侧安全地带,切记不要在车内等待,同时打电话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