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立秋节气后,我国大部地区仍处于夏季,特别是江南、华南部分地区仍有高温“出没”,且湿度较大,湿热环境下更容易中暑,中暑可导致热射病,致死率极高,因此,一旦有中暑迹象,一定要及时治疗。夏季天热易中暑 可导致热射病中暑是指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或在剧烈运动一段时间后,身体吸热、产热、散热所构成的热平衡遭到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开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收。”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季调神大论》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为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顺应
三伏天又有“三伏”或“伏天儿”的叫法,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就时间而言,三伏天主要在公历7、8月份。留心观察可以发现,三伏天的时间长短并不是固定的,有时是40天,有时是30天。这跟它的计算方法等因素有关。据专家介绍,每年入伏的时间也不固定,中伏的长短更是不相同。民间也有“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说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虽然它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此时很多地方的人们,已能感受到高温的威力。小暑是一个表示温度变化的节气。为了应对之后愈发炎热的天气,民间有一些流传已久的习俗,如讲究“食新”;也有人家会趁着天气晴好,晾晒衣物、书籍之类。小暑的由来按传统算法,小暑是干支历午
我国南方多地开启梅雨季,不少网友表示衣服又到了一周都湿漉漉的状态,呼吸也快成“湿”的了。除湿器,除湿袋,薏米汤,艾草足贴等等除湿神器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小编整理了几个除湿小妙招,一起来围观一下吧!黄梅天衣柜都返潮 除湿器成抢手货打开空调抽湿、干燥机除湿干衣、多处挂上干燥剂……进入梅雨季节
进入夏季,人们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增高,随之而来的足踝扭伤,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崴脚,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伤病。多数人认为,扭伤可能是小问题,歇一歇就好了,然而专家提醒,小扭伤应对不当,有可能造成大问题,需要认真对待。每天每1万人就有1例踝关节扭伤发生专家指出,《美国运动医学》期刊的一项统计显示,现在每天每
汗腺是人体的“空调器”,可以帮助机体散发热量,使身体保持恒温。夏天天气炎热,出汗是非常好的排毒方式,如果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不出汗,就会容易降低皮肤抵抗细菌的能力,甚至会增加肾脏负担。那么,该如何排出养生汗呢?1、长期待在空调房内可能会影响排汗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建议适当进行散步、慢跑、羽毛球等户外运动
进入夏天,瓜果种类繁多,其中西瓜味甜汁多深受人们的喜爱。那么如何挑选西瓜呢?这里有几个比较简单的方法。1、看外形:挑两端对称,没有伤痕的。2、看花纹:挑花纹清晰、整齐的。3、看瓜蒂:挑瓜蒂新鲜且弯曲的。4、看瓜底:挑圆圈小,且瓜屁股是突出的。西瓜虽好,但也有禁忌。有些人不宜吃或不宜多吃西瓜。比如肾功能弱
随着天气渐热,蚊子也多了起来,叮得满身包不说,一到晚上嗡嗡的叫声连绵不绝,让人不能安稳睡觉,很是恼人。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防蚊呢?1、物理防蚊:使用门窗纱、蚊帐、电蚊拍驱蚊;夜晚外出时,尽量选择轻薄质地的长袖长裤,避免大面积皮肤裸露。2、化学防蚊:使用电蚊香、驱蚊贴、花露水驱蚊。3、环境治理:及时清理室内
夏季的气候炎热,阳光强烈,湿度也常常偏大,环境条件不利于皮肤的养护。要保养好皮肤,必须针对夏季的气候和生活特点,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要减少阳光的直接照射夏日里,人们穿着较少,而此时阳光中的紫外线含量很高,人体肌肤在强紫外线的作用下,表皮细胞受到破坏,蛋白质易发生变性、分解,毛细血管因此扩张充血,这便
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12秒自救机会”,我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保障安全的抉择。那么,当地震来时,我们应该如何逃生呢?一、地震来了怎么办?1、大地震时千万不要惊慌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2、室内如何逃生迅速钻到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已经迎来初夏时节,此时的养生策略也有所调整,应以养阳、祛湿、调养脾胃为重点,这里有5个养生方法需知道。1、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过度贪凉天气逐渐炎热,湿度增大,很容易给细菌滋生提供条件,食物最好当天吃,不要放到第二天再吃。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清热、祛湿的食物,如薏米、西瓜、苦瓜、西红柿、绿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