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嚏!”夏末秋初,天气爽朗宜人,可有些人却眼睛、鼻子奇痒无比,喷嚏连连,甚至眼泪和鼻涕都止不住地流。不要误以为是感冒,这可能是秋季花粉过敏在作祟。过敏星人注意!中东部大部易诱发过敏 内蒙古山西山东等地需重点防护“9月14日至16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都处于容易过敏区域,其中内蒙古、山西、山东等地部分地区
进入白露节气之后,气候有所改变,饮食调养也需顺应天时,按照季节来调整。此时秋燥盛行,润肺降燥将是饮食养生的重点。可以适当吃一些蜂蜜和醋。蜂蜜有甘缓和中、润肺止咳、润肤美容的功效。醋味酸,能活血化淤、疏肝解郁,同时起到解腻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蜂蜜;胃溃疡、反流性胃炎等患者不宜食用醋
几缕凉爽的秋风,吹散了酷暑的炎热。白露节气是秋季由热转凉的转折点,有“白露身不露”之说,也是农活比较忙碌的时候。它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秋时节的开始。在漫长的时光中,人们摸索出一套适应节气特点的生活、饮食方式,在此时有饮“白露茶”、吃鳗鱼、吃龙眼等诸多习俗。反映气温变化的节令白露是“二十四节气”
白露,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表示着天气已经转凉,此时夜晚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后会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到了清晨这些白色的露珠会附着在花草树木之上,晶莹剔透,洁白无瑕,故称之为白露。进入白露时节,虽然有时白天阳光尚热,但太阳落山后气温会很快下降,因此白露的到来基本上结束了夏季的闷热,这时也是全年昼夜温差
进入9月以后,天气开始转凉,季节开启夏秋转换,此时气温和湿度变化较大,进而会影响皮脂分泌,导致皮肤功能紊乱,保护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此外,空气中的漂浮物,过敏原的变化也会导致过敏患者增多。这时我们首先要保护皮肤。做好防晒,及时给肌肤补水,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或用清水洁面,最后要保持饮食清淡,易
处暑节气处于夏秋季节转换之际,天气由热转凉,人体阴阳之气也随之转换,各项机能开始调整,此时常常伴有“秋乏”的症状,这时可以从作息、运动等方面进行调养,使精神焕发。1、增加睡眠时间,每天多睡1小时,坚持早睡早起,最好晚上10点前能入睡。2、睡好午觉,可以改善疲劳、调节心情,让下午的学习、工作更加精力充沛,通
进入处暑节气,天气开始由热转凉,此时运动时长可以适当增加,那么都有哪些适合的运动呢?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1、慢跑。可以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刺激新陈代谢,增加能量消耗。有益于增强体质、充沛精力。2、登高。欣赏美景之余,呼吸新鲜空气,促进神经、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健康。3、瑜伽。舒缓僵
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立秋。“秋”即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认为,从字面意义上说,“秋”字由“禾”与“火”组成,意味着谷物成熟,“立秋也是秋季第一个节气。民间流行在这一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如有减少,便要吃肉‘贴秋膘’,亦有‘咬秋’习俗”。饮食:吃肉“
时至立秋,天气并未立马凉下来,暑热犹存,此时要防范“秋老虎”,在饮食上,滋阴润燥则成了调养的关键词。防范暑热,饮食上可以适量喝些绿豆汤、酸梅汤、莲子粥等食物。外出时避免在高温环境中久留,做好防晒,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等,及时补充水分。作息上,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情绪上避免烦躁不安,保
大暑节气,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相对于小暑,天气更加炎热,“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中医认为,大暑时节阳气盛、湿气重,护养阳气之时也要去除湿气,在饮食调养上要兼顾清热与祛湿,以“少苦增辛”为原则。“少苦增辛”是指减少苦味食物,增加辛味食物。大暑时节将迎来阳盛转阴,苦味食物如苦瓜、莴笋叶等虽然能够去
进入大暑节气后,热力值趋向顶点,有不少人认为此时晒背,能够祛除湿气和寒气,有养生功效。从中医角度来看,确实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如对紫外线过敏人群、体质阳气偏盛或阴虚阳亢人群、有基础病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人群以及孕妇和幼儿。此外,晒背还有一些注意事项。1、晒背前不宜空腹
我国多地遭遇极端高温天气,不少人直呼“热度爆表堪比三伏”。这样的热度还在持续,目前我国已正式入伏,这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高温酷热天气下,中暑人数攀升,并且多地有报道热射病确诊病例。热射病就是中暑吗?出现热射病症状及时降温就可以了?不出门,就不会得热射病了吧?盘点关于热射病的8大误区,盛夏时节助